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巴青县“极地那曲、多彩巴青”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60年来,巴青县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县聚焦“党建引领、科教强县、生态立县、牧业稳县、招商活县、产业富县”发展路径,全面推动“极地那曲、多彩巴青”建设,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。
社会大局保持稳定。巴青县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,推动维稳工作常态化、法治化,深化“三个意识”教育,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。目前,各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已达285家,覆盖率达90%以上。通过推进智慧巴青建设、完善县乡综治中心、强化寺庙管理和社会防控,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。
经济发展提质增效。2024年,巴青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.83亿元,是自1995年有完整记录以来的92倍。该县立足资源禀赋,构建以牧业为基础、虫草为特色、文旅融合的产业体系,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。一大批交通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,公路里程达2246公里,安全饮水设施653处,梅帕塘水库、光纤宽带和5G网络等民生项目扎实推进,群众告别“饮水难、用电难、行路难、通信难”历史。
民生福祉显著改善。脱贫攻坚全面胜利,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。15年公费教育全面实施,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,健康体检覆盖全体农牧民。71项各级非遗项目每年演出超1200场,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2024年,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.72万元和2.07万元,社会保障参保人数达10.27万人次,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生态屏障更加牢固。巴青县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。实施国土绿化、植被修复、城市更新等工程,打造法治公园、益曲河生态长廊,积极融入三江源国家公园(唐北片区)建设。2022年以来落实生态补助资金5700余万元,惠及1.64万人次,实现生态保护与富民增收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