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。60年来,西藏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发展,如今已经形成涵盖学前教育、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等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。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学生,受益于专项政策和优质资源倾斜,从过去的“有学上”大步迈向“上好学”。
清晨,在平均海拔4700米的那曲市聂荣县的藏北牧场,放暑假回到家乡的松旦和双胞胎妹妹正在清点牦牛,她们要把牛群赶到放牧点。
松旦今年17岁,她和妹妹都在距离家乡400多公里外的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读书,这所学校是2004年在拉萨修建的,老师和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那曲市,采用寄宿制的方式。每年寒暑假,姐妹俩都会选择返乡,帮着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学生 松旦:我和我妹妹都在拉萨上学,家里人全力支持我们的学业,希望我们能考上好的大学,能够走出去。
为了让高寒地区的孩子能更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,2004年西藏逐步实施异地办学,那曲市、阿里地区的学生前往海拔相对较低、气候环境好的拉萨市读高中,2017年,阿里地区在拉萨市的异地办学层级进一步拓展,开始接收初中学生。
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索朗次仁:异地办学降低了海拔高度,改善了育人的环境,能够让高海拔艰苦地区牧民子女共享拉萨优质教育资源,解决了教师“下不去”,学生“留不住”,教学成绩不理想,办学成本高等问题。建校到现在,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将近有11400多名,输送的大学生有9500多名。
教育的暖流正浸润着高原的每个角落。在那曲市聂荣县第二小学现代化综合教学楼内,教师聂姆措正以生动活泼的方式,为学生带来一堂趣味横生的英语课。
那曲市聂荣县第二小学老师 聂姆措:刚开始我上小学的时候,书包里面就三个课本,藏、汉、数学,然后就一支铅笔,再没有了。现在有舞蹈课、信息课,然后这个篮球、足球,自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。
聂姆措2002年考入内地西藏班,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回到家乡任教。她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点燃孩子们心中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火焰。
那曲市聂荣县第二小学老师 聂姆措:以前黑板就是这么小的一个木板,尺子也没有,老师在那上面用线把它画出来。现在教学全部是电子形式,条件特别好。学生的宿舍也好,教室也好,我们这边比较冷,但一进教室就是暖呼呼的。
现在,聂荣县有13所义务教育学校、3所幼儿园,现代化的气膜球馆、科技馆等设施也一应俱全。
那曲市聂荣县第二小学老师 聂姆措:看到牧区孩子眼神里的好奇,就想起当年自己趴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的样子,觉得回来当老师这个决定是对的,也从来没有后悔过。
从帐篷小学到标准化校园,从“马背上的课堂”到智慧教育,从识字扫盲到全面发展,西藏用60年完成了一场教育的“海拔跨越”。如今,西藏已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,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。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18所,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96.99万人,教师共9.73万人,分别比1965年提高了2.1倍、14.4倍和32.4倍。
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学生 松旦:我的愿望是考上好的大学,去更大的地方学习,多学点本事,用知识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那曲市聂荣县第二小学老师 聂姆措:我想教育在这里不仅是读书认字,它更像一双翅膀,让孩子们飞出高原,去拥抱知识的星辰大海,也希望他们未来能带着更强大的力量回来,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。